01.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完善学生资助顶层设计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部署,研制学生资助领域的落实文件,系统谋划未来三年学生资助重大发展任务、重大项目、工作举措,提升学生资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能力。统筹推进“十五五”学生资助发展规划编制。密切关注人口变化趋势,开展学龄人口、学生资助规模的预测研究,做好政策应对、结构调整、资金优化、质量提升等前瞻性布局。
02.持续优化学生资助政策,助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
推动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整完善与衔接过渡。根据学生资助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进一步研究完善学生资助政策。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学前教育国家资助制度,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推动完善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资助范围。推动实施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国家助学贷款提额降息等各项学生资助政策,2025年春季学期起,提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中央财政支持标准,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延期偿还本金政策,并配合教育部财务司、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全面评估政策实施成效,研究提出2026年及以后年度是否延续实施的意见。
03.全面加强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
全面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继续配合做好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专项整治工作。指导各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膳食经费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各校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加强采购供餐管理,畅通举报申诉渠道。推动调整优化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规范实施地区和学校认定,配合遴选部分县区探索开展营养改善计划改革试点。推动各地各校全面应用全国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填报信息,切实提高数据质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强化全过程智能监管。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师资培训,建立健全营养改善计划课程体系,制作网络视频课程,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04.探索建立认定及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增强学生资助的科学性、精准性
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简化资助申请流程。探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指标体系并开展试点工作,指导地方健全完善认定机制。推动各地扩大特殊困难学生“免申即享”工作机制实施范围。研究探索资助标准与物价水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生生活成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联动、同步调整”的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学生资助标准,以适应学生生活成本的变化,满足学生的资助需求,确保资助政策切实有效。推动各地根据所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状况,差别化确定资助比例和标准,提高资助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将2025年确定为智慧资助年,加快推进资助数字化向智慧化跃升。制定《全国学生资助数字化平台技术支持服务规范》《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等,完善学生资助数字化制度体系建设。启动中心算力平台建设,实现算力资源整合共享。发布《全国学生资助数据标准》,推动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融合,将学生资助数据接入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继续做好与民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残联、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积极协调退役军人事务、工会等部门,扩大数据共享范围。持续建强业务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服务平台和开放融合平台,重点建设营养改善计划智能监管系统、学生生活成本动态监测系统、学生资助APP、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平台等,开通全国学生资助数字化平台服务热线,推动实现“集中化、流程化、智慧化、便捷化”。逐步建立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智能问政助手、监控预警驾驶舱等智慧资助应用场景。深度挖掘学生资助数据价值,持续赋能政策完善、资金测算、规范管理和资助育人等,编制《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和《中国学生资助数据分析报告》。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三法一条例”要求,做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06.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宣传教育机制,全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制定学生资助宣传教育相关文件,推动形成教育、财政、宣传等部门协同联动的资助宣传教育格局。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资助育人功能。探索建立学生资助通讯员队伍,完善贯通中央、省、市、县、校的学生资助宣传教育网络。建强全媒体融合的资助宣传教育矩阵,充分发挥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宣传主阵地作用,持续开展政策解读、成效推广、典型宣介。印发致初中、高中毕业生两封信,寄送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折页,联合工信部发送学生资助公益短信,全面提升资助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五周年开展“教育强国·资助在行动”“百名校长谈资助”“百名师生讲资助故事”等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资助育人·深度辅导”“资助育人·国奖学子风采展示”等活动。鼓励各地各校开展学生资助志愿服务、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宣讲、学生资助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研学实践、岗位锻炼机会,丰富育人内涵。常态化做好学生资助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
持续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信息比对核查、短信抽查工作。完善资助系统异常数据跟踪抽查机制,探索建立核查工作“白名单”制度。开展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核查,督促各地各校及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编写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手册,为高校有效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进一步畅通学生资助申请申诉渠道,优化信访受理服务。推动省级和中央高校常年开通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深入开展各学段学生资助工作调研,全面了解分析基层落实政策面临的问题、困难、意见建议,优化学生资助工作举措。
08.培养高水平学生资助队伍,激活事业发展人才动能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持续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学生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做好各学段学生资助培训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资助工作者典型与先进事迹,展现新时代资助工作者新风貌。聚焦学生资助领域有价值的方向设立课题项目,深化学生资助理论研究。鼓励各地各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能力展示交流、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为一线资助工作者提供发展空间。